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波经赛果-+-波经拆局

2024-10-18 13:29:15 福建足球 林安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波经赛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波经赛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驻波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列波在向前传播的途中遇到障碍物或者两种介质的界面时,进行波和反射波相互叠加就会形成驻波.可以认为驻波是一种特殊的干涉现象,弦乐器,管乐器的发声原理就是驻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用弦线就可以演示驻波。

如果有两列波满足:振幅相等、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有固定相位差的条件,当它们相向传播时,两列波便产生干涉。一些相隔半波长的点,振动减弱最大,振幅为零,称为波节。两相邻波节的中间一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其它各点的振幅各不相同,但振动步调却完全一致,所以波动就显得没有传播,这种波叫做驻波。驻波相邻波节间的距离等于波长λ的一半。

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926年玻恩提出了几率波的概念:在数学上,用一函数表示描写粒子的波,这个函数叫波函数。波函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既描写粒子的波叫几率波。 描写粒子波动性的几率波是一种统计结果,即许多电子同一实验或一个电子在多次相同实。

如何看待LIGO在2017年10月16日宣布的引力波最新探测结果?

晚上10点,准确的结果才能知晓,不过据信,应该是通报LIGO观测到两个中子星的合并。

如果LIGO的最新成果是观测到双中子星合并的话,其科学意义将是巨大的。

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的天体物理学家Stuart Shapiro说的话可以理解LIGO最新成果的意义:如果双子星合并事件被最终确认,这样的探测则标志着天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望远镜都可以看到现象,也可以“听到”在时空结构上的振动。在我们的理解中,这将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

中子星是宇宙中除黑洞以外,最为奇特的天体,它的性质跟黑洞很像,因此中子星俗称“黑洞的儿子”。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塌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成为中子,最终成为直径只有约十公里,质量却有太阳数倍的致密星体。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的质量高达数十亿吨。

中子星合并与黑洞合并主要有如下区别:

一、与黑洞相比,由于中子星的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它们发射的引力波信号幅度较小,也就是说,因为双中子星合并所产生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弱,我们必须要找到比双黑洞距离地球更近的双中子星,才能一窥其真容。要想获得同双黑洞合并相同幅度的信号,合并的双中子星与地球的距离要比双黑洞的距离小近10倍。

二、两个致密中子星的合并应该会有光学(电磁波)对应体产生,这也与两黑洞合并完全不同。人类对于电磁波的探测技术非常成熟,因此本次引力波事件,全球多家天文机构同时观测到了对应的千新星事件与伽马暴事件。电磁波对应体的精确定位,能够让科学家们了解双子星对并合与周围电磁场、星系介质等有更多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合作团队利用正在中国南极昆仑站运行的第2台望远镜AST3-2对GW 170817开展了有效的观测,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

今年是中子星发现50周年,本次引力波探测事件的发布可说是锦上添花。从科学层面考量,这一事件的探测暗示着双中子星并合事件的发生几率比此前预计得可能更为乐观。可以预见,对中子星并合事件的引力波探测和其它研究工作还将继续,并在未来获得更多令人可喜的科学成果。

面对宇宙,人类已经是耳聪目明,不再是非聋即瞎!


400多年前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就是人类面对宇宙的“近视镜”,利用各种各样的强大的望远镜,远在天边就成了近在眼前,人类就得以能够欣赏遥远宇宙的各种美丽的天体。但是在探测到引力波之前,人类听不到宇宙的声音,面对宇宙,人类只能是聋子。


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如果我们距离引力波源足够近,时空的涟漪就会让我们的耳膜振动起来,我们就能够听到宇宙用引力波发出的美妙声音。但是,由于我们距离引力波源太远了,我们需要借助强大的引力波探测器才能听到宇宙的声音,因此引力波探测器就是人类的“助听器”,自从2016年2月11号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宣布听到了两个黑洞结合在一起发出的欢快声音,人类从此就不再是聋子了!


然而,尽管已经“听”到了四次黑洞结合发出的欢快声音,天文学家却还没有“看”到黑洞结合的美丽图像。面对发出引力波的天体,人类仍然是瞎子。难道人类只能是非聋即瞎吗?

并不是!因为这一次,不仅仅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听到了两个中子星结合的欢快的声音,天文望远镜也看到了它们相爱迸发的烟花!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此,人类终于耳聪目明了!未来引力波天文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就是所谓的“多信使”天文学,也就是不但要“听到”天体发出的美妙的引力波,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天体的倩影!

波经赛果-+-波经拆局

双中子星并合过程既能产生引力波,又能产生电磁波(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天文界都沸腾了,难道仅仅是因为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烟花表演饱了眼福?并不是!从此,耳聪目明的天文学家可以详细研究中子星内部的物质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一堆中子还是一团夸克物质?用引力波作为“标准烛光”替代超新星,是否会得到一幅不同的宇宙演化图像?爱因斯坦说了引力波的速度是光速,真的是这样吗?一个崭新的天文学、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在一片惊呼中就这样诞生了!

我感到自豪的是,今年(2017年)6月15号发射运行的慧眼天文卫星也参加了这个创造了天文学历史的全球大联测!我和同事们那天(2017年8月17号)夜里用慧眼卫星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观测和几乎实时的数据分析,迅速发布了观测结果!(我还因为在办公室打了个盹而小小地感冒了一场!)尽管慧眼卫星没有探测到这个事件的伽马射线暴,但是由于其伽马射线波段的灵敏度最好,对于这次事件的伽马射线辐射给出了最严格的限制,对于理解这样的引力波爆发过程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慧眼卫星的贡献,作为中国的一个大型团队,慧眼团队110科学家带着慧眼的结果加入了这个“天文记录”(全球将近一千个单位的三千多个作者)的历史性论文。当然,作为慧眼卫星的首席科学家,我更关心的是,慧眼卫星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产生引力波的时候绽放出伽马射线烟花?慧眼,加油!

慧眼HXMT卫星的示意图。

发现双中子星并合的历史性论文的截图:中国团队的名单。

发现双中子星并合的历史性论文的截图:中国团队的致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波经赛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波经赛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